欢迎光临值得信赖bt365官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2015—2016年度九江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值得信赖bt365官网 www.blctlf.com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5日

2015-2016年,九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按照全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行动部署,紧紧围绕省委书记鹿心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指示精神和市委书记杨伟东“让秀美乡村多起来”的基本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成效明显、特色鲜明、农民群众认可、社会各界称赞,为全市“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发展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就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继续坚持高位推进。两年来,全市上下继续围绕“争先进位、确保标杆”这个总目标,特别是克服了今年换届防汛等因素影响,切实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始终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初各级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措施,落实配套资金,确定目标任务。继续保持高位推进态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推动,分管领导深入一线、狠抓落实。继续实行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帮扶工作制度,县直单位挂点帮扶新农村建设点。结合今年的新形势、新要求,先行示范中心村由县主要领导亲自挂点,其他中心村都由一名县党政领导挂点,全程督促指导中心村建设工作。修水县、瑞昌市、都昌县、永修县等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亲自召开会议现场调度。县(市、区)分管领导亲自组织选点定点工作,点点必到,现场调研。

2、继续强化资金保障。一是落实配套资金。2015年、2016年市财政分别安排了4503万元、4422万元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各地也按省、市要求配足配齐了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各地在落实专项配套资金的同时,还专门安排了亮点打造资金,用于亮点打造。去年市财政从3000万元镇村联动建设财政引导资金中拿出1000万用于中心村建设,并对22个特色示范村每村发放奖补资金30万元,而且在此基础上,对省市县三级共同打造的中心村分别追加了30万元。二是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全面整合发改、交通、国土、建设规划、住房保障、教育、扶贫移民、人社、农业、林业、水利、卫生、文广、电力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新农村建设发展。同时全市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要求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按时进入专户,并进一步明确了资金筹集使用范围,统一规范了报账程序和方式,建立完善了资金公示、监管机制,严格按照建设进度拨付到点。两年来,我市各地共整合到新农村建设点上的资金达1.2亿元。三是激励社会资金多方参与。出台激励政策,动员组织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回馈故里,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党政积极主导、农民踊跃参与、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永修县涂埠镇仙洲中心村,成功人士熊明华(美籍华人、腾讯总部首席技术官)一次性捐款300万元用于中心村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据统计,去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社会捐助资金达到3000多万元。

3、继续推动工作创新。各地不断总结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强化工作创新,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布点务求科学合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度推进,为了使新农村建设符合城镇化要求,各县(市、区)综合考虑当地的区域、交通、人口等因素,结合镇村联动建设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合理布局、科学选点,将新农村建设点尤其是中心村向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道沿线、景区、园区周边倾斜。这两年来,全市安排到重点打造区域及中心村的村点分别占总数的72%61%。二是竞争立项选定中心村。各地把中心村选点定点工作作为抓好中心村建设的前提,本着公平、公开、择优原则,结合“人的新农村、物的新农村”两个要素和“两个突出、五个结合、四个不定”要求,采取竞争立项办法择优选择定点中心村,确保选定一个建成一个。永修县选点上,重点考虑了省市指出的重点区域布点要求、类型选择要求和乡镇的申报积极性及基础条件,确定了2015年的6个中心村。三是高标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行“一村一规划”,科学编制好中心村规划。星子县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县域村镇布局规划》,重点制定全县中心村布点规划,达到了“五图二表一书要求”。瑞昌市注重结合中心村点的自然风貌和地理环境特点,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编制初步的村庄建设规划,再交由理事会和群众讨论修改,最终编制出既符合实际又能突出自身特色的村庄建设和发展规划。四是突出特色亮点打造。各地结合村庄的地域特征、资源禀赋,按照旅游型、服务型、山水田园型特点,突出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村庄。永修县杨垅中心村以生态观赏观光为主题,利用现有较好的旅游基础,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中心村(曾被省委鹿书记称为美丽江西赣西北样板村)。

4、继续严格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和干道沿线提升工作列为对县(市、区)目标考评体系。采取检查与调研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督促指导,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年度一考评”的办法,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年度表彰先进。各县(市、区)建立了平时督查,年终看变化的推进机制,把这两项工作纳入了乡镇目标考核和县域经济巡回看变化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对乡镇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市里共组织了三次不同形式的督查调研,切实做到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主要成效

1、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善。按照全市“打赢五场脱贫硬仗、扎实推进十六项脱贫攻坚行动”的脱贫攻坚整体部署,大力支持贫困村整治建设。在贫困村整治建设上,重点突出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卫生厕以及人居环境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步实现贫困人口“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2016年全市安排到贫困村的村点个数达到134个,至目前,村庄面貌改善明显,贫困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做好了两年全面消灭“满目疮痍”村组计划。

2、基础村整治扎实推进。各地立足“三清七改五普及”等基础性工作,重点突出好“七改三网”,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要求更高、效果更好”的要求,认真制定村庄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表,明确整治建设内容,做好建设资金预算,列出工作进度表,因地制宜、稳步实施、有序推进,努力实现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洁化。两年来,累计完成改水改厕68854户,改房137.5万平米,修通进村及村内道路约1472.1公里,修建下水道、排水沟552.6公里,基础村整治建设主体工作已圆满结束。

3、中心村建设成效显著。各地把中心村建设作为这两年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地实际,慎重选址定点,按照“规模适度、村落连片、服务配套、乡风文明、三生融合、各显特色”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多方筹措资金,融合各方力量,加快推进进度,提升建设水平。我市共规划建设中心村87个,其中省、市、县三级打造示范中心村3个,市县重点打造的中心村26个,涉及287个村民小组,18764户,77196农村人口。一方面,按照“七改三网”要求,做好整治建设,至目前,中心村建设整治全面完成。另一方面,科学实施“8+4”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有条件、有需求的中心村,建设了小学、幼儿园、金融服务网点、公交站,逐步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其中有以乡村旅游为主的德安县宝山中心村;发展民宿经济的有修水县漫江宁红中心村,集怀宁红史、喝宁红茶、走宁红道为一体;古村文化型村庄有都昌县苏山乡鹤舍中心村、修水县黄沙镇朱砂村,明清古建筑得到较好保存修复。乡愁记忆型村庄有武宁县宋溪镇齐家等,该村收集整理村庄老书籍、老文件、老报纸,集中保存农耕工具、民俗用器,凝固老记忆,唤回乡愁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较好的有九江县马头村,村民不等不靠,自筹资金160多万元,新建村民服务中心,同时整合移民、水利、土地整理等涉农项目资金共投入1000余万元,整治力度大,成效尤为明显,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

4、产业发展后劲增强。我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促农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在建设“美”的新农村的同时,着力建设“物”的新农村,围绕水产、畜牧、林果、蚕桑、茶叶、蔬菜六大特色主导产业,结合实际,坚持示范带动、基地建设和大户培育,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推动新村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两年来,全市新增种植业村165个、养殖业村198个、第三产业村51个,培育大户2.2万多户,发展庭院经济17万多户,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同时,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民宿经济结合起来,在环庐山沿线按照“农村景点化”的标准,着力把新村点建设成集餐饮、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功能区,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环庐山区域新增近300多农家乐旅游点,有力地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全市休闲农业的产值超过了3亿元,形成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推动了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增加了沿线农民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全市各地不断创新举措,强化推进,成效明显。尤其是省里中期督查之后,根据赣新村办字[2015]45号和赣农字[2016]61号文件,相关县(市、区)对照61号文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排查、认真整改,市新村办对整改情况进行了两次督查。目前,各地整改措施到位,整改效果较好。但整体工作离上级部门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操作水平待提高。换届之后,大部分乡镇调整或新安排了新农村建设分管领导,普遍存在业务不熟练、操作水平不高等问题,在村点整治建设中督导不够到位,对村点建设规划落地、效果提升等方面督促不力。

2、规划落地有差距。按照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各地进行了规划编制,但村民对村庄规划参与度和了解度不够,在建设实践中与规划有差距;有些村庄只是简单进行村庄整治,没有突出特色打造,与按照规划打造“有质量、显特色、传文脉、提品位”的新农村要求有差距。

3、村庄长效管护难维持。新农村建设实施过后,村庄保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有的村庄没有后续经费来源,村庄公共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修护,有的村庄事务无人管理,村规民约形同虚设,存在不按规划建房、建房不按新户型设计建设等问题。

四、下步工作重点

全省“三农”工作座谈会结束后,市委农工部、市新村办立即把会议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向市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1118日,市委书记杨伟东、市长林彬杨、市委副书记熊永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金寿、副市长赵伟集中听取了十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和明年及未来四年工作部署的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130日,召开了全市新村办主任会议,传达省“三农”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具体要求,研究讨论明年及未来四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地要做好调查摸底、明确推进路线、绘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示意图,落实好专项配套资金,为来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九江市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四年全面“扫一遍”宜居村庄和两年扫遍贫困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前谋划布局,力争为明年及未来四年的工作开好局。

1、编制行动规划。市、各县(市、区)抓紧编制《2017-2020年“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行动规划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空间分区、明确村庄定位、明确建设风格。(1)明确空间分区。根据全市农村地形地貌差异,在空间上,区分山区、丘陵和平原。山区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为重点;丘陵以加强人居环境改造,保护乡村自然资源、民风民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平原包括湖区以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土地集约利用和加强社会建设为重点。(2)明确村庄定位。根据村庄区位条件、自然概貌、人文积淀、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科学确定建设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特色产业型,围绕主导产业建基地、带农户、拓市场,形成现代农业、家庭工业、传统工艺等特色产业村。社区服务型,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城镇公共服务向村内延伸,发展社区服务事业。文化保护型,坚持保护开发并举,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掘文化遗存的教育和旅游功能,提升村庄文化品位。乡村旅游型,科学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山水林木、农园田野、生活风情、历史人文等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3)明确建设风格。建设规划部门应根据各地实际,设计推广体现九江民居风格的农村住房新户型,注重适用、经济、美观,占地适中,体现江南民居风格。城镇近郊村庄建设要凸显“田园都市”特色,真正发挥以乡美城、城乡互动的功能。偏远村庄要更多地展现田园风光、乡土特色,注重保护传统民居,传承传统文化。景区村庄要重点塑造景观风貌,引导村庄建设整体特色,与景区融为一体。

2、做好选点布局。启动选点定点工作,坚持全域布局,连线成片,成片申报,成片建设,形成整体效果。从2017年开始,由环庐山、环西海景区周边村庄→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等主干道沿线村庄→县乡道沿线、乡镇所在地村庄→乡村道沿线、行政村所在地村庄→其他村庄层次推进。在选点定点时做到“一个坚持”、“五个不搞”。“一个坚持”即:坚持着力改善贫困村面貌,按照全市脱贫攻坚整体部署,在新农村建设布点上进行重点倾斜。“五个不搞”即:不符合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不搞,已规划移民搬迁的不搞,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工业园规划区内的不搞,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不搞。

3、落实资金安排。(1)做好财政预算安排。按照在2016年基础上翻4倍推算,今后四年我市每年安排新农村建设点3300个左右。每个省级点省、市、县财政配套资金比例是523(省15万、市6万、县9万),每个市县点市、县配套资金不少于20万元(目前市3万、县17万),提前做好资金安排,将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列入2017年财政预算。(2)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切实加强以工代赈、农村沼气、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移民、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16类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弥补建设整治资金不足。(3)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借鉴上饶市、横峰县、鄱阳县的做法,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方式,缓解资金压力。(4)拓宽社会筹资渠道。积极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建设新农村,动员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乡贤捐资回馈故里、建设家乡;组织农民义务投工投劳,降低建设成本;加大部门帮扶力度,在工作指导、督促协调、项目资金上予以支持。

4、着力改善贫困村面貌。省里要求,到2018年,将全省2900个贫困村“扫一遍”,我市333个贫困村中,尚有3000个左右村民小组未开展过新农村建设。贫困村整治建设任务繁重,尤其是修水、都昌两县,按照全市脱贫攻坚整体部署,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两年整治建设规划,重点突出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卫生厕以及人居环境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切实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基层操作水平有待提高等现实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做好乡镇分管领导、新村办人员、村庄理事会等层面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全市新农村建设政策业务水平,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